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

馬行無力皆因瘦 24/6

錦禮先生應承過大家,會將自己的賭馬絕學,毫無保留的與各位分享,只因獨樂樂不如眾樂樂,且賽馬投注各施各法,你認為觀操最好,有人卻認為研究賽績勝於一切,亦有人單憑賠率變動,找到頭馬對象,總之各擁所好,莫衷一是。

今天數學老師錦禮先生,教大家以馬匹體重、負磅以及本身體重加減,作為選馬的標準。馬匹和人類一樣,有大隻之馬,也有細隻之馬,有肥馬,亦有瘦馬,觀馬如觀人,一眼看去,從面部及身體四肢,以及肚腩,可以看到馬匹的肥瘦。法國練馬師賓康更說,相馬如睇美女,一眼便能看出。

可不是人人都懂相馬,於是港澳馬會皆有一項德政,就是在馬匹出賽前,會將馬匹的最新體重,以及與上次出賽的體重加減,作一比較,如此各駒的體重變化,便可一目了然,至於馬匹體重加好,抑或減好,幅度標準為何,則要根據馬匹年齡及情況,作個別處理。

《通勝》裡的「增廣賢文」中有一句說話:「馬行無力皆因瘦,人不風流只因貧。」可見萬事萬物,皆有其成因。整體來說,馬匹體重以1000磅以上者為佳,如此體型才有足夠氣力應付賽事需求,馬匹太瘦弱的話,尤其是一匹成長中的馬,反映到其健康情況。

港澳賽事俱分為沙地及草地,錦禮先生說,沙地賽事需求氣力較多,體力消耗大,故馬匹的噸位十分重要,短途賽事尤然。故一些1200磅甚至1300磅的隆然巨物,皆可在短途賽事中稱雄,馬匹胸口壯闊,爆炸力勝人一籌。長途賽事則剛好相反,修身上力的鋼條型馬匹佔先。

一匹1200磅的馬匹,即使要負133頂磅,也不過是其本身體重的11%,一般都可應付裕如,若只負114最輕磅,只是其體重之9.5%,就更加游刃有餘了。試以一匹900磅的馬匹作比較,負133頂磅是其體重的14.7%,即使負114最輕磅,也達12.6%之譜,數字說明一切。

錦禮先生說,若馬匹不足1000磅,而要負磅超過130磅或以上者,已棄不足惜。這一類馬每次賽事都數不在少,如此可省回不少注碼,以6月19日澳門草地賽事為例,「歐洲快駒」及「虎威昇」兩匹體重稍低於1000磅之馬,俱因負重屈居第二,而「鵬翔之星」,負129磅則可以勝出。

馬匹體重驟升或驟跌都不是好現象,一般來說,一匹過千磅的馬匹,加減10磅上落者十分正常,不足其本身體重的1%,但升跌超過20磅者,便應小心處理了,也許與馬匹久疏戰陣、操過籠、出賽次數太頻密或食慾不振有關。信不信由你,有人單憑這組數字,便能夠在馬場投注獲利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