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

看懂小動作28/4

  德州撲克是一項客與客對賭的遊戲,因此若能懂得閱讀別人的表情,是十分重要。但參與遊戲者,往往會戴上帽子及墨鏡,甚至加上口罩,令到別人看不到他的神情,避免洩露手中撲克牌的秘密。因此若能解讀非言語行為,看懂一些小動作,會更有幫助。

  非言語行為,或者「讀心術」,究竟是甚麼呢?簡單的說,可分為普遍性的非言語行為,及特殊性非言語行為兩項。前者是指哪些被認為具有普遍性,大部分的人都會出現類似的行為。例如,有人雙唇緊緊閉在一起,好像嘴唇都快看不見了,這就是個明顯、常見的訊號,顯示這個人覺得不安,而且情況不對勁。

  普遍性的非言語行為,每個人都大同小異,另一種類型的肢體訊號,稱為特殊性非言語行為,也就是個人特有的訊號。想要分辨特殊訊號,得要留意和你有固定互動的人的行為模式。對一個人愈了解,或者與對方的互動時間愈長,就愈容易發現這類資訊。

  電影《賭神》中,前500次「偷雞」摸戒指的動作,便是這樣故意加上去的。數月前,阿圖有機會出席一個德州撲克玩家研討會,主講者Joe Navarro展示,如何利用非言語行為判讀對手的牌,然後在牌桌上贏錢。德州撲克是一種強調虛張聲勢,你虞我詐的比賽,玩家們都很有興趣,如何可以了解對手不經意的暗示。

  對他們來說,破解非肢體語言是成功的關鍵。其中,最令阿圖驚喜的,是有很多參與研討會的專業人士,包括醫生、律師、會計師、大學教授及練馬師,還將解讀非言語行為的能耐,用到牌桌以外的地方。

  一位來自英國的醫生,在會後向阿圖表示,他覺得最神奇的地方,是認為可以從這個研討會中學到的,用在他的醫務工作上。因為判斷德州撲克玩家肢體語言的技術,也可同時幫助他解讀了解病人的心思。他現在可以察覺到他們是否不安、具有自信、還是沒有說實話。

  這位醫生說明了非言語行為的普遍性,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,各個層面具有的意義。我們不是醫生,當然最關心的,不是病人的肢體語言,而是如何能夠利用看懂一些小動作,而在德州撲克牌桌上,佔到大優勢。

  同樣道理,將之用諸於麻雀桌上亦然,非言語行為可以分辨出對手是否在叫糊、棄牌抑或密謀攻勢。德州撲克與麻雀相同的地方,正是同為客客對賭,大家都只知桌上已公開的牌,以及自己手中之牌,而不知道別人的牌,讀心術高明者,贏面高是不言而喻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