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5月1日 星期四

海島市馬場 2/5/2008

海島市馬場之前身是賽馬車場,老張也於八十年代初期去過一次,印象不深,只看了兩、三場且無下注就離開,只記得是賽道不大,而馬車是反時針方向。  

當澳門賽馬會成立,當然是填海將馬場面積擴大才合平地賽馬之要求。而為了與香港一致,決一樣是採用順時針方向,馬場當不及沙田馬場大,但直路已比當時跑馬地馬場略長。為了保持圓形跑道,只好設兩條草地翼,其中用作千四及千五米之起步點;另一是直路之延展,估計當年是準備作為二千二百米之起點,但實際上從未用作競賽。  

設計上只有千四、千五及千八米草地賽事,並無千六米。而千六米正好是一英哩,是賽馬最重要之路程之一,所以先天上,海島市馬場已非最理想。  

沙地圓較細,所以只有一千零五十米、千五米、千六米及千七米,由一千零五十米至千五米是真空。而於美加,千二至千四米沙地是極重要之賽程,加上九十年代後期要加沙地賽事來應付馬匹數目。  

澳馬會新設一項沙地路程,就是千三米,就是將起步點設於跑道以外,新增一段沙地跑道,與些少草地跑道重疊,是一項甚有創意之新猶。  

初期只限十匹馬跑千三米,至二零零六年九月加至十二駒,到今晚又改回出馬十匹,老張又要開另一套統計數字。  

上半季之千三米檔位上名率統計展示,九檔是上名率最高;其次是八檔、六檔及七檔;最劣是第二檔;其餘七個檔位分別不大,尤其是十二檔與一檔之上名率全無分別,如果仍說黃金一檔是不符合數據。  

由出馬十二匹減回十匹,賽事模式可能有變,又要重新統計,但下季初如改回出馬十二匹,這些數據又要再凍結。

沒有留言: